中国实验仪器装置网 - 实验仪器装置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测试机构 | 企业动态 | 企业资讯 | 行业标准 | 行业动态 | 仪器企业 | 仪器仪表 | 政策法规 | 政策要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仪器仪表 >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解读
T.biz | 商业搜索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解读

信息来源:uooioo.com   时间: 2012-08-28  浏览次数:294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在今后三年内总体发展路径的确定。
    一、规划编制依据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庆市迅速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明确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未来主要发展思路、目标和战略,按照《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和《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3年—2015年。
    二、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由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组成的编制组起草,并专门组织了专家评审会和企业座谈会,通过各种形式多次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本地重点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内容在切合重庆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注重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衔接,既突出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也保证了主要观点和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规划一致。《规划》最终由重庆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在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公开发布。
    三、规划内容
    (一)发展现状
    《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发展模式创建、产业规模扩大、经济效益增长、创新能力提升、能耗水平下降、物流通道建成等六方面的成绩,也指出了产业结构尚待优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创新水平还需提高、服务体系尚待完善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规划》还从全球产业形势、行业发展趋势、我国战略布局、重庆基础条件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根据重庆区位优势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律,《规划》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龙头产品为牵引,以西永、两江为核心平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发展关联性强的产业链,着力促进电子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产业发展的共性支撑平台,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信息产业的附加值、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努力建成内陆地区最大的信息产业高地。
    2.基本原则
    《规划》结合重庆工业经济总体增长目标、近年来创建的“垂直整合”发展模式和“云端计划”实施情况,提出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四项原则,即:坚持中长期发展与近期稳增长相结合;坚持引进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坚持研发、制造、结算并举与品牌、代工、配套垂直整合相结合;坚持离岸与在岸、软件与硬件、产品与服务相结合。
    3.主要目标
    为落实《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加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要求,《规划》指出在未来三年内,产业需达到以下目标:
    ——总量目标。力争完成总投资3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0%,占重庆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效益目标。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增长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到40万元/人年。
    ——创新目标。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3%,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例超过40%;在云计算、通信与物联网、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光伏与LED、智能仪器仪表、数字医疗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产业主要装备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质量目标。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实现新产品产值率52%,培育2个百亿本地品牌。主要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重点任务
    《规划》从保持产业快速增长、构建九大产业板块、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大力培育骨干企业、狠抓技术改造与创新、积极促进绿色低碳等方面明确了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保持产业快速增长
    《规划》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全力帮助企业争取订单,切实解决企业困难,落实“稳增长”、“扩内需”等激励政策,确保2012年实现3300亿元产值目标,同比增长65%。从中长期发展来看,要加强招商引资、减轻企业负担、开拓新兴市场、加大本地产品扶持,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4.7%。
    2.重点构建九大产业板块
    结合当前重庆电子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围绕做大做强计算机产业、创新云计算发展模式、开拓物联网应用市场,建设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壮大家用电子、突破基础电子、扶持应用电子,打造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这部分内容是《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在产业各领域的落实。
    ——六千亿计算机产业集群。扩大整机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整机领域重点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计算机外部设备和周边产品、新型计算机和工控计算机设备;配套领域重点发展模块级、部件级、元件级、原材料级四大层级的计算机零部件。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6000亿元,形成1亿台笔记本电脑、5000万台打印机、5000万台显示器生产能力。
    ——两千亿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围绕“国际离岸云计算试验区”和“国际电子商务结算中心”两大龙头项目,重点发展发展云计算、电子商务及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外包、行业应用软件、数字内容等五大新兴产业,打造亚洲最大离岸云计算中心和国际信息港,建成中国软件外包前沿城市。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000亿元。
    ——千亿通信设备及物联网产业集群。通信设备领域重点发展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吸引战略级元器件厂商集聚,以手机终端生产带动通信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物联网领域积极突破关键技术、创新市场商业模式,以应用带动各类硬件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高地和产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
    ——五百亿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提升数字视听的研发能力,引导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渝建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鼓励家电制造企业大力引进重点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加快本地配套体系建设。突破数字家电基础共性技术,重点发展智能家用电器和数字视听产品。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500亿元。
    ——两百亿集成电路与元器件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整机企业与集成电路企业合作,以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为突破,带动IC设计、封装测试和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整体发展,建立国内领先的公共设计平台。重点发展各类通用芯片和汽车电子、民用航空、国防工业等相关专用芯片。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两百亿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传统仪器仪表生产基地的优势,强化智能仪器仪表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对外招商,发展MEMS微传感器及高端工业用智能仪表,完善重庆仪器仪表产品结构,打造成国家数字化仪器仪表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百亿光伏与LED产业集群。LED领域以应用为导向,吸引海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重庆,重点构建绿色光源产业链,拓展在照明、景观、显示屏等领域的应用。光伏领域则积极谋划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兆瓦级聚光光伏发电成套设备等新能源项目,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百亿数字医疗、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集群。数字医疗领域要培育本地重点企业,打造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医疗产业聚集区;汽车电子领域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并以本地整车企业为带动,提高汽车电子产品本地配套能力,形成全国重要的汽车电子产业聚集区。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百亿电子装备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控制系统及工业自动化设备等装备产业,加快形成重庆电子装备产业链。结合当前工业转型升级和“两化融合”趋势,重点发展以SMT为主的电子装设备、半导体设备、新型显示器件装备、太阳能光伏装备等。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3.着力优化产业布局
    《规划》按照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区域优势和特色,提出了培育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经开区3个千亿级产业园区,高新区、万州工业园、璧山工业园、永川工业园4个百亿级产业园区,并鼓励有关区县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4.切实推进重大项目
    《规划》列举了75个目前正在着力推动的重大项目,作为对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和六大百亿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预计投资近3000亿元,销售产值近万亿元,突出体现了政府的引导力和推动力。
    5.引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规划》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骨干企业、鼓励做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要实现“十百千亿”级大型企业集团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国有、民营、三资“三足鼎立”。相关专栏列举了各行业未来将重点培育的骨干企业。
    6.狠抓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规划》指出,要从三个方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提高行业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等制造水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二是坚持产业技术研发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全行业的质量检测体系。相关专栏中列举了各行业需重点突破的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和新工艺。
    7.积极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规划》提出了通过提升整机产品能效和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生产能耗和废弃物、有害物排放等途径加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此部分提出了加强行业统筹调控、加强招商引资、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完善产业发展基础、提供产业人才支撑等五方面措施。其中,加强行业统筹调控包括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加大重点企业市场支持力度、抓好生产要素调度,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走出去”兼并重组,引导民营企业进入本地配套体系等;加强招商引资包括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招商结构、抓好政策兑现等;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包括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形成产业联盟、引进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引导企业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加大研究成果产业化扶持力度、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等;完善产业发展基础包括整合园区资源、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加速物流通道建设等;提供产业人才支撑包括积极实施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鼓励高校服务本地经济、推动企业引进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等。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实验仪器装置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