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公司不要过早“定型”
信息来源:uooioo.com 时间: 2012-09-07 浏览次数:443
从智能家居一下子就跨到了实验仪器,如此大的跨度,究竟有没有风险?张凯的团队真的考虑成熟了吗?
“尽管智能家居和实验仪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但是他们都多多少少和我们团队成员的所学专业有着联系;其次,实验仪器项目就是我们母校河海大学的项目,我们公司也一直和河海大学保持着密切关系,既然手中有这么好的资源,近水楼台,我们为什么不能优先拿下呢?还有,恰恰因为我们的公司成立还不到1年,通过提供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已经拥有了稳定的现金流,在有稳定现金流的基础上,我认为是可以适当地涉足一些新领域的,不必过早地给公司的产品甚至文化定位,这样反而会被束缚住手脚。”张凯说。
他总结称,初创的小公司是要有一定活力、一定“闯劲”的。
“在创业的最初阶段,我们都是在河海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做实验的,公司成立后学校给了2000元的创业奖金,同时还安排相关老师进行指导。学校提供的方便主要是免费使用仪器设备。现在,公司已经搬进了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但是我们依然和河海建立了一个共同的研发中心。我们也正在和最初帮助我们创业的河海工程训练中心合作,这家训练中心专门帮助大学生创业,我们会将一部分盈利给中心,他们再把这些钱用来支持后来的创业者,良性循环。”张凯说。
至于政府扶持方面,“公司入驻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后,根据政策,政府对我们免房租1年半;同时,示范园楼底下就有综合服务站,专门负责相关政策的解读。”
对于下一步,张凯告诉记者,除了继续做智能家居以及电动窗帘外,一个新的工作就是做好那4种仪器的上市以及销售工作。“我们会动用一切已有的资源,主要围绕各个大学里的实验室老师做工作,让他们认可我们的产品,争取通过1至2年的时间将这4种设备从南京推向全国,成功的话,我们还准备出口到国外。”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说着,张凯笑着握起了两个拳头。显然,一个拳头意味着智能家居,一个拳头意味着仪器。
不过,双拳出击,这对一个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小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实验仪器装置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