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9月15日,英国剑桥大学团队在《物理评论D辑》中发文称,意大利XENON1T实验中部分无法解释的结果,可能是由暗能量引发的,而与实验旨在探测的暗物质无关。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物理模型,模型显示,实验结果可能源于太阳强磁场区域产生的暗能量粒子。该研究或许是人类直接探测暗能量的关键突破。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肉眼能看到的物质大约只占宇宙物质的5%,在其余“黑暗”的地方,约27%是暗物质,还有68%是暗能量。暗能量会导致宇宙加速膨胀。论文作者、剑桥大学卡维利宇宙学研究所科学家Sunny Vagnozzi博士说:“尽管暗能量和暗物质都是不可见的,但我们对暗物质的了解相对更多,因为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讨论了它的存在,而直到1998年,才有学者初步揭开了暗能量的神秘面纱。XENON1T等大型试验旨在通过寻找暗物质‘撞击’普通物质的痕迹直接探测暗物质,但暗能量更难以捉摸。”
为了探测暗能量,科学家们通常会寻找引力相互作用。在最大的尺度上,暗能量的引力效应是排斥性的,它会将物体间距拉开,使宇宙加速膨胀。大约一年前,XENON1T实验小组报告了一个超出预期的信号。论文作者、意大利弗拉斯卡蒂国家实验室研究员Luca Visinelli博士说:“我们发现,这个信号可归因于暗能量。”
当时,对该信号最主流的解释是太阳产生的轴子。然而,轴子观点经不起观测的论证,因为解释XENON1T信号所需的轴子数量,将彻底颠覆比太阳重得多的恒星的演化进程,使之与人类的观测结果相悖。
Vagnozzi等构建了一种物理模型,该模型应用“变色龙”筛选机制,表明太阳强磁场产生的暗能量粒子可以解释XENON1T的反常现象。Vagnozzi说:“变色龙屏蔽系统可以阻止高密度物体产生暗能量粒子,从而规避太阳轴子面临的问题。”
计算结果显示,类似XENON1T这样探测暗物质的实验,也可用于探测暗能量。不过,原始的反常行为仍需更令人信服的信息佐证。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该现象确由暗能量所致,那么人类有必要升级XENON1T,并开展目标类似的实验,如LUX-Zeplin和PandaX-xT。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内,人类或许可以直接探测暗能量。
编译:雷鑫宇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物理评论D辑》
期刊编号:2470-0010
原文链接:https://phys.org/news/2021-09-dark-energy-scientists-possibili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