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23日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讲解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在轨实验,这些实验获得了怎样的成果?
人类首次观测到失重条件下的心肌细胞“钙信号闪烁”
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完成了国际上首例从人体尿液中的肾上皮细胞,通过基因重编程的方式,把它转化成生机勃勃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干细胞,又分化成为心肌细胞。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编辑了一个荧光蛋白,那么通过荧光蛋白的荧光,我们就看到在收缩过程中钙信号的闪烁过程,这也是国际上第一次看到了心肌细胞(在失重环境下)美丽的收缩过程。
我国完成国际首次皮肤干细胞失重悬浮培养实验
此外,依托中国空间站和神舟十三号,我国科研工作者还完成了国际上首次皮肤干细胞长期失重条件下的悬浮培养实验。
李莹辉称,细胞是在我们的一个小房子里,那么这有4个通道,这个细胞可以在我们这个体系里(完成)长达一个月(30天)的生存和存活,为我们进行长期失重条件的细胞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专家介绍,开展这样的细胞空间实验,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生命、突破自身。
(央视 刘冠青 占康 赵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