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仪器装置网 - 实验仪器装置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测试机构 | 企业动态 | 企业资讯 | 行业标准 | 行业动态 | 仪器企业 | 仪器仪表 | 政策法规 | 政策要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仪器仪表 > 我国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空间培养实验
Q.biz | 商业搜索

我国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空间培养实验

信息来源:uooioo.com   时间: 2024-07-21  浏览次数:40

综合新华社上海12月5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随着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位航天员平安归来,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也一起搭乘飞船返回舱从太空归来。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航天员在轨进行三次样品采集

人类要在空间长期生存,必须保证植物能够在空间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种子。此前,国际上在空间只完成拟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麦“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生命科学项目中,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郑慧琼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据郑慧琼介绍,从2022年7月2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至11月25日结束实验,该项目共在轨开展实验120天,完成了水稻和拟南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其间,航天员在轨进行了三次样品采集。

“通过对空间获取的图像分析并与地面对照比较,我们发现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的多种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分蘖数、生长速率、水分调控、对光反应、开花时间、种子发育过程以及结实率等多方面,均有影响。”郑慧琼说。

水稻在太空开花时间提前

水稻在太空中的长势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生长的水稻,其多种农艺性状都与地面有所不同。

其株型在空间变得更为松散,矮杆水稻变得更矮,高秆水稻的高度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水稻在空间开花时间比地面略有提前,但灌浆时间延长了10多天,大部分的颖壳不能关闭。

开花时间和颖壳闭合在保障植物充分的生殖生长、获得高产优质种子方面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将利用返回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

此外,航天员还在空间站内开展了再生稻实验,并获得了再生稻的种子,水稻剪株后仅20天就再生出了2个稻穗。

研究人员认为,这为空间作物的高效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证据,该技术可以大大增加单位体积中的水稻产量,也是国际上首次在空间尝试的再生稻技术。

中科院表示,通过长期在轨实验,空间应用系统突破并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技术,获取了大量重要的科学数据,揭示了一批空间实验新现象,并通过地面分析研究,产出了一些初步成果,在国际著名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后续,科学家将继续加快开展新型金属合金深过冷凝固过程研究和热物性参数测量,以获得地面高性能制备工艺关键条件,指导地面新材料制备。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实验仪器装置网证实,仅供您参考